中新網10月29日電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28日啟動了人民幣對新元的直接交易,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29日社論分析,新加坡三大本地銀行都是做市商,提供人民幣對新元直接交易的買賣雙向報價,併為市場提供流動性。在沒有直接交易前,企業若要兌換大量新元與人民幣,都先要兌換成美元。因此,兩國貨幣的直接交易,有助於降低商家的外匯交易成本,從而促進兩國的跨境貿易及投資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兩國貨幣直接交易的概念,是去年10月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第10次會議上宣佈的金融合作項目之一。儘管如此,這概念的落實對兩國的經濟合作及人民幣國際化,都有重大的意義。
  新加坡雖然是個彈丸小國,但去年是中國的最大投資國,而中國也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伙伴國。去年5月,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啟動人民幣清算服務,新加坡成為了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。截至今年3月,在離岸人民幣支付交易總額中,香港占72.4%,而新加坡則占6.8%,超過倫敦的5.9%。隨著更多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的涌現,香港的份額將下降,而新加坡必須也有望在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的競爭中,脫穎而出。
 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,中國採取了“三步走”的戰略。首先是發展人民幣為貿易結算貨幣,其次是投資貨幣,最終成為儲備貨幣。在貿易結算貨幣方面,去年中國的貿易總額中,有18%使用人民幣,這遠比2010年的2%高。
  到了明年底,這個比率預計將提高至30%。另一方面,人民幣已超越瑞士法郎,躍居全球最常用支付貨幣的第七位。新加坡是本區域的商品及貿易中心,有條件促進人民幣成為貿易結算貨幣,完成三步走的第一步。
  除了商品及貿易中心之外,新加坡也是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中心及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。這個優勢,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更快地邁向第二步,發展成為投資貨幣。實際上,人民幣要真正國際化,不僅需要維持境外人民幣的流動性或是資金池以滿足需求,也必須有健全的迴流機制。
  從這個角度來看,中國去年授予新加坡500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(RQFII)額度,讓駐新加坡的機構投資者使用岸外人民幣投資中國的證券市場,而今年則批准中國境內機構投資者(RQDII)投資於新加坡的資本市場,這一來一往就是為了促進人民幣的流通及使用。此外,新加坡也允許中國的金融機構在新加坡直接發行人民幣債券,一方面協助它們融資,另一方面也為本地投資者提供另一投資選擇。
  實際上,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與第二步是相輔相成的。雖然人民幣在發展成為貿易結算貨幣方面有長足的進展,但在全球支付體系中,人民幣只占1.64%,遠比占44%的美元低。人民幣要獲得普遍接受,併成為貿易的支付貨幣,就必須維持其流通性,並通過投資產品如人民幣債券及期貨,加強人民幣的流轉。以美元為例,岸外美元占全部美元資產的四分之一,但境外人民幣總資產,僅占全部人民幣市場不足1%的份額。
  人民幣國際化,還有一段路程,這也意味著新中兩國的金融合作,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新加坡在金融業方面,有先行者的優勢,也是財富管理中心,因此中國選擇新加坡成為香港以外的第一個境外人民幣交易中心,並非偶然。
  兩國貨幣28日開始直接交易,不僅有助於人民幣成為貿易結算貨幣,也將使它發展為投資貨幣。正如金融管理局副局長羅惠燕指出:“金融合作是新中兩國雙邊關係的支柱。中國正在進行結構變遷及金融改革,兩國的金融合作將在互惠的基礎上繼續發展。”  (原標題:人民幣與新加坡幣直接交易 有助於降低外匯成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g72ugdbg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